介電常數介質損耗測試儀是一種用于測量材料介電常數和介質損耗的精密儀器,廣泛應用于電子電氣、材料科學、航空航天等領域。其工作原理基于材料的極化特性和電介質在電場中的能量損耗。當材料置于電場中時,會發生極化現象,產生感應電荷,形成電容。通過測量材料在電場中的電容變化或電流響應,可以計算出材料的介電常數。同時,由于電介質在電場中會發生能量損耗,產生熱量,通過測量這部分損耗,可以計算出介質損耗因數。
1、樣品準備與選擇:
樣品應盡可能保持平整,以確保測試時電極與樣品表面的良好接觸。
樣品尺寸應符合儀器要求,通常為圓形且直徑在特定范圍內(如50.4--52mm/38.4--40mm),以減小因樣品邊緣泄漏和邊緣電場引起的誤差。
樣品厚度應在1-5mm之間,過薄或過厚的樣品都會影響測試精度。
2、儀器連接與設置:
確保儀器與電源連接良好,并打開預熱至穩定狀態。
根據樣品類型和測試需求選擇合適的測試頻率和電壓。
校準儀器,包括調零、調諧等步驟,以確保測試數據的準確性。
3、測試操作:
將樣品放入測試夾具中,確保樣品與電極接觸良好。
調節測試夾具的測微桿,使平板電容器極片夾住樣品,但不要過緊或過松。
讀取并記錄測試裝置顯示屏上的數值,如樣品厚度、電容值等。
改變主調電容容量,使主機處于諧振點上,并記錄相關數據。
取出樣品后重新調節測試夾具,使主機再回到諧振點上,并記錄新的數值。
4、數據處理與分析:
根據測試數據計算介電常數和介質損耗因數。
對測試結果進行多次重復測量以提高準確性。
分析測試數據時注意考慮環境溫度、濕度等因素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